优游时时彩

优游时时彩

202504月13日

美国海军的救星,年产270万吨的日本造舰能力或战胜中国?

发布日期:2025-04-13 11:39    点击次数:198

前言: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造船业迅速崛起,至2020年左右已成为全球造船行业的领头羊。美国的决策者普遍认为,中国在未来十年内将成为美国的重要军事对手,对其全球地位构成严峻挑战。面对这一形势,美国国防部发布了“30年造舰计划”,计划在2045年将舰队规模扩大至546艘,着眼于大国竞争,积极为战争做准备。然而,美国自身的造舰能力无法支撑这一宏伟目标,因此,美国将目光转向了日本和韩国,希望依赖它们的造船能力。

一:

美国海军是保障美国霸权的核心力量,因其国土两侧毗邻大洋,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海军在维护国家利益中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不论政党更替,美国决策层一致认为保持海军的绝对优势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19世纪末,英国最为担心的就是美国的崛起。英国传统的对手法国和俄国,已不足以威胁其全球经济主导地位。然而,美德两国的经济增速以及工业生产份额超越英国,1907年,英国的钢铁产量为650万吨,而美国已经达到2300万吨,德国也有1190万吨。工业化的加速提升了各国的军事力量,德国建设了当时欧洲最强的陆军,而美国则将海军发展作为重点。随着美国力量的崛起,英国再也无法像对待法国和俄罗斯舰队那样将美国舰队封锁在港口,也无法迫使美国进行决战。

为了保持海上优势,英国不得不建造更为先进的舰船,这些新型舰艇虽然性能优越,但造价也相应增高,导致英国海军的开支不断上涨,最终使其财政状况雪上加霜。今天的美国正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在80年代,里根政府全力支持“600艘舰艇计划”,美国海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规模,各大造船厂加班加点,不仅新舰艇大量建造,甚至连依阿华级战列舰也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最终,在这一阶段的全力推进下,美国海军舰队的规模达到了592艘。然而,随后的财务压力使得这种庞大的舰队变得难以维持。克林顿上台后,美国海军的舰队规模被压缩至345艘,舰艇建造数量急剧下降,到世纪之交时,美国海军仅剩318艘。在此后,小布什试图重新扩张舰队,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高昂费用使得建造新舰的预算无法满足需求。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美国突然意识到中国的快速崛起对其构成了严峻挑战。20世纪初期开发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濒海战斗舰,成为了历史的笑谈。从2010年到2020年,美国海军仅服役了1艘航母、11艘驱逐舰、19艘战斗舰、2艘两栖攻击舰、6艘船坞登陆舰、12艘攻击型核潜艇、2艘海上预置舰,总计53艘。而在冷战期间大量建造的舰艇逐步进入退役期,其中最老的“尼米兹”号航母的舰龄已超过50年,其他9艘尼米兹级航母的平均舰龄也在35年以上,频繁的大修已成为常态。尽管美国军费在2016年突破了7000亿美元,但腐败问题使得维持费用不断增加,舰艇数量急剧下降,甚至降到了二战结束以来的最低水平。2018年,美国海军经过多方权衡后提出,计划在未来30年内将舰队规模扩大至355艘。

然而,2020年的建造费用为347亿美元,其中26亿美元用于启动第二艘和第三艘福特级航母的建造,102亿美元用于采购3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58亿美元用于采购3艘“伯克”3型导弹驱逐舰,11亿美元用于采购2艘舰队补给舰,12.8亿美元用于采购“星座”号护卫舰。到了2020年末,美国再次调整了“30年造舰计划”,提出到2045年将舰队规模扩充至546艘,并计划在2022至2026财年期间投资1471.6亿美元建造82艘新舰。然而,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日益严重,克林顿时代积累的财政盈余已经被挥霍,政府债务不断增加。2020年,美国国债在19个月内净增了5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GDP的1.38倍。军界与军工集团的勾结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尽管特朗普竭尽全力推动“制造业回归”,但成效有限,本土造船业也仅凭军方订单勉强维持。

上世纪80年代,船厂曾大量招聘技术人员和工人,但到了2010年以后,订单减少,生产进度放缓,许多当年招募的技术骨干开始退休,而没有足够的新人填补空缺,这导致了恶性循环,最终影响了产品质量。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就暴露出320多个严重缺陷,第二艘朱姆沃尔特级舰艇则发现了246个严重问题。2022年,美国仅采购了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而该项目由HIS和巴斯钢铁公司竞争。为了维持船厂的运营和就业,造船厂不得不将仅有的订单紧紧抓住,而预算的“吃拿卡要”现象也成为美国造船业超支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美国清楚其造船业已经不复辉煌,但仍不甘心放弃,一方面引入意大利芬坎蒂尼公司为本土造船厂带来竞争,刺激行业发展;另一方面,美国也寻求盟友的帮助,以减轻自身的造舰压力。

二:

当前,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几乎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民用货运船舶建造市场。自1956年起,日本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占据全球造船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在1980年代之前,日本被视为世界造船行业的主导力量。而韩国的造船业自1980年代开始崛起,逐渐与日本竞争建造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滚装船等传统货运船舶以及液化天然气船和化学品船。与此同时,中国在1980年代时甚至没有生产超过100吨的商用船舶,造船业主要集中在内河船舶的建造上,船厂规模小,无法制造大型船只,且生产技术未获得国际认同。直到199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资金,逐步加强并现代化国有造船厂,至1997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形成了北方船舶重工集团和南方船舶工业集团两大阵营,均拥有20万吨以上的大型造船设施。

到了2003年,日本拥有6家大型企业能够建造5000吨以上的出口船舶,30家中小型企业,以及38个工厂和70多座船台及建造船坞。其中,8家造船厂可建造2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船只,拥有9座船坞,从业人员约42000人。1975年,日本造船业的建造量达到1800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约50%。到1990年,这一数字降至750万吨,2000年为1350万吨。相比之下,中国有34家能建造1万吨级及以上出口船舶的工厂,船坞或船台103座,其中5家能建造2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船只的造船厂,6座船坞,从业人员达到124000人。1985年,中国造船业的建造量为50万吨,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0.5%。到2003年,这一数字激增至3760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随着韩国和中国造船能力的增强以及船价的下降,竞争愈发激烈,导致日本造船业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连修船订单也在不断减少。如今,日本造船业已不再呈现往日的繁荣景象。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建造了大量的船坞,大型船只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目前,能够生产大型船只的造船厂已经增至17家,能够建造20万吨级以上船只的船坞数量达到了23座。中国在全球新船建造量的份额已超过50%。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生产能力,中国的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尽管日韩的造船业仍保持着较高的生产量,但由于造船成本的上升、技术工人短缺以及人员老龄化等问题,它们在经营上的困难日益加剧。由于国内大型造船厂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日本不得不对其造船业进行结构调整,重组造船企业,以使生产更加合理。与此同时,中小型造船厂也在不断扩展,争夺市场份额。尽管目前日本仍能与韩国在造船产量上竞争,但其市场份额依然在逐年下降。

三:

尽管如此,日本的舰船建造业依然庞大,能够建造军用舰艇的大型造船企业有11家,此外还有超过1000家船用设备配套生产厂,20多家船用动力设备制造商,以及108家舰船配套设备和武器装备生产厂。超过十家造船厂具备军舰建造能力,主要分布在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和长崎等地。日本的造船业中,三菱重工、万国造船公司、石川岛播磨联合造船公司和川崎造船公司占据了军民用造船市场的75%,这些公司都具备建造航母的能力。其中,三菱重工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船坞,包括一座20万吨的船坞、一座8万吨的船台,以及30万吨和19.5万吨的修船坞,具备强大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三菱重工不仅能够设计并生产“宙斯盾”驱逐舰和“苍龙”级潜艇,还为海上自卫队建造了排水量超过50万吨的舰艇,并且能够生产核潜艇的压水堆和核发电机组。目前,在驱护舰建造能力方面,日本仅次于中国和美国,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在军用舰船的设计能力上,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的舰船技术发展局负责制定舰船设计标准及舰载武器、弹药和电子设备的定型试验。该部门拥有350米的高速水池、250米的试验水池和小型超音速风洞等试验设施。日本运输省下属的船舶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船艇流体力学和结构强度的研究,配备了400米的试验水池和冰海试验水池等设备。此外,各大造船公司也有自己的科研设计力量。三菱重工下属的长崎研究所专注于流体动力学、材料科学、工艺技术和声学等方面的研究,拥有推进性能水池、适航性水池、浅水水池和水洞等设施。日本还成立了大量民间船舶设计协会,专门搜集船舶信息,研究舰船理论并为日本防卫省提供相关设计。

在军用船舶建造方面,日本防卫省通常将同一系列的订单分配给多个船厂,以确保各船厂的军舰建造能力,同时扶持技术较弱的船厂。例如,四艘“金刚”级驱逐舰中,三艘由三菱重工的长崎造船厂建造,另一艘由石川岛播磨重工的东京工厂建造。通过这种方式,大部分船厂都能获得建造驱逐舰的经验。如今,日本的造船厂已广泛采用先进的分段建造方法和新一代数字化船舶设计系统。三菱重工成功研究出单面焊接双面成形焊接工艺,极大提高了焊接质量并缩短了建造周期。神户制钢、日本钢管和日立造船公司还开发了无衬垫焊接工艺,并在造船过程中广泛应用单面焊接技术。各种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钢板切割、弯曲造型和焊接的重要助力。

JMU横滨矶子造船厂是日本排名第二的大型造船企业,拥有约330米长、50米宽的建造船坞,具备建造“辽宁”号这种中型航空母舰的能力。该厂已经建造了多艘宙斯盾驱逐舰,包括“日向”级和“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2013年,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出云”号顺利建成并下水,使日本成为全球少数几家能建造航母级舰艇的国家之一。“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自2006年开始铺设龙骨,2007年下水,2009年交付,整个建造周期为34个月。相比之下,“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满载排水量比“日向”级大了8000吨,2012年开始铺设龙骨,2013年下水,整个建造周期为38个月,二号舰“加贺”号的工期为41个月。

尽管如此,航母的建造难度要远高于直升机驱逐舰。要建造超级航空母舰,船坞需要长达425米、宽约60米的空间,而JMU横滨矶子造船厂的船坞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尽管可以通过扩建船坞来解决空间问题,但航母的技术难度非常高,尤其是材料的使用。特种钢和特种涂料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且需要经过长期的测试和反复验证才能达到要求。即使如此,巨额资金和时间投入仍然无法确保问题完全解决,只能通过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摸索。日本在二战期间曾建造过不少航母,但与现代航母相比,那些航母的技术水平相差甚远。尽管日本在高技术材料领域,如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和特种合金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但建造一艘大型航母需要综合数千家厂商和科研单位的力量,这只有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才能完成。目前,日本在这一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四:

目前,日本的年造船产量为1800万吨,其中军用船舶的年产量占总造船吨位的1.8%。在战时,多家具备军工能力的工厂能够将45%的造船能力转为军舰制造,按每4吨商船转产1吨军舰的计算,年造舰能力可达202万吨;若转产率为60%,年造舰吨位可达270万吨,这样的能力可将日本海军的规模扩大6到8倍。尽管战时的转产能力看似强大,但日本军工产业仍存在不少短板。军用船舶与商船完全不同,例如航母需要至少达到30节的航速,而商船的低速发动机显然无法胜任这一要求。日本的民用蒸汽动力系统功率为36750千瓦,但如果没有美国提供的航母核能+蒸汽动力系统,或是“黄蜂”级航母的蒸汽动力系统,日本的重型舰船的动力装置就会面临巨大挑战。

自1977年起,日本海上自卫队开始使用燃气轮机动力系统,所有新建的通用驱逐舰均采用了燃气轮机。尽管日本在民用燃气轮机领域具有优势,但军用燃气轮机大部分仍依赖于从英国和美国进口。例如,川崎重工生产了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提供的奥林普斯TM3B、斯贝SM1A、斯贝SM1C以及太因RM1C燃气轮机,石川岛播磨重工则从美国引进了LM2500燃气轮机。然而,英美并未转让核心技术。日本的作战系统大多数为美制装备,直到“村雨”级通用驱逐舰才首次装备国产反舰导弹,但其电子系统从1960年代开始在“山云”级驱逐舰上便已装备了国产的OPS-11型远程警戒雷达,“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和“秋月”级通用驱逐舰上也装备了纯国产的FCS-3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尽管日本军用船艇的电子设备、通讯设备、雷达和半导体技术是国产的,但其核心战斗系统仍然大多来自美国。

日本的军工生产一度树立了“精工制造”的形象,但由于其军品只能供应自卫队,导致军品生产开工率低且价格极高。例如,日本的战斗机、坦克、舰艇等产品的售价常常是西方同类产品的两倍。过去,日本为维持生产线的运作,尽管价格高昂,仍不惜采购。然而随着经济困境加剧,且中韩造船业迅速发展,日本民用造船业逐渐萎缩,船只的造价逐步攀升,甚至接近“无法承受”的程度。海上自卫队的摩周级补给舰设计时便大量采用了民船标准,主要通过加装军事补给设备来满足需求,而这些设备大多是通过引进美国和英国产品许可后生产的。在直升机、无人机、火炮等领域,日本也多从美国和德国引进技术,导致整体造价远超预算,几乎翻倍。此外,全球民船制造趋向标准化,从多个国家的厂商购买零部件进行组装,报价比日本自主生产低40%。

日本的武器售价过高,为了维持生产,部分生产商不得不以次充好。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公司篡改产品检验数据,将不合格的产品供应给波音、空客、雷克萨斯、丰田、英菲尼迪、日产、马自达、本田、斯巴鲁等多个品牌,全球受影响的企业已超过500家,日本军工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屡见不鲜。2015年5月17日,日本陆上自卫队在霞浦基地举行的开放日上,90式主战坦克底部突然大量泄漏变速箱机油,尽管该车的研发费用高达350亿日元,造价也达到850万美元,但自服役以来频繁出现问题。2015年8月23日,富士综合火力演习中,号称“最强”的新型10式主战坦克在表演中,右侧后部履带从主动轮上脱齿并飞出,甚至直接顶坏了外部轻质装甲裙板。坦克的下部5个负重轮和履带也脱齿,导致整个履带被高高翘起,失去行动能力。

日本的96式装甲输送车继承了日本武器昂贵的传统,每辆售价高达1亿日元。在2016年11月,玖珠町基地举办59周年纪念活动时,该车以较低速度行驶时发生了断轴事故,右侧车轮当场掉落。2007年12月14日,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在横须贺港内发生失火,舰桥内的多个重要舱室设备被烧毁,原因是战斗情报中心的电器短路,反映出该舰损管设计的失败。作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骄傲,“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也多次出现伤人事件。一次,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从机库走到升降机区域时,不慎踩入升降机与机库甲板之间的缝隙,掉入升降机底部舱室后不幸身亡。另一次,排污系统的设计存在缺陷,导致5名民间工作人员和16名自卫队员因一氧化碳中毒住院。

五:结语

如今,中国已经占据全球造船产量的一半,而日本和韩国已经无法与中国竞争。目前,日本已采取在中国的造船厂建造大型散件,再运回日本组装的方式,以维持合理的船价。如果中国进一步提高造船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日本可能会被挤出市场,最终沦为下一个美国。美国希望日本能够拯救其海军的想法,也许终究只是一个空想。

#图文打卡计划#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TOP

Powered by 优游时时彩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